江南四大才子

园长
50094
文章
0
评论
2019年8月11日18:30:12江南四大才子已关闭评论

明代苏州有四户人家知名于当时与后世,跟三个神童和一个笨小孩有关。这四个名字大家一定不陌生:祝枝山(1461—1527)唐伯虎(1470—1524)徐祯卿(1479—1511)文徵明(1470—1559)。

祝枝山5岁能写大字,读书过目成诵,9岁能作诗,时人誉为“神童”。唐伯虎性极聪颖,才锋无前,16岁参加秀才考试,中了第一名。徐祯卿天性聪颖,少长文理,家里连一本藏书都没有,却自幼无所不通。

而文徵明呢,2岁还不会说话、走路,6岁仍站立不稳,8、9岁尚口齿不清。

再后来呢,祝书法一绝,人称“明朝狂草第一人”。唐乡试(省考)第一名,随后卷入科场案,从此游荡江湖,成一代名画家。徐26岁中进士,因貌丑不得入翰林,33岁病逝,诗写得极好,被誉为“吴中诗冠”。

而文徵明呢,一生九次参加乡试,均落榜而归,苦熬终成一代宗师,诗、文、书、画俱佳,人称“四绝全才”。

时间终究抹平了童年的差距,四人皆各有所成,青史留名。但自小最笨的那一个,成就最大。他们,正是“江南四大才子”,正史叫法“吴中四才子”。徐祯卿早逝,唐伯虎在悲苦中死去,祝枝山在不服中离世。开窍最晚的文徵明则活到了90。

江南四大才子

 

当年,只有父亲文林一如既往地看好文徵明。文徵明2岁不会说话,6岁站立不稳,8岁口齿不清时,文林一直抚慰家人:“这个孩子,面貌清奇,骨骼不俗,将来不会痴傻一生的,他的福气别人比不上。”后来(1498)文徵明和唐伯虎一起到南京参加乡试,唐是第一次赴考,高中解元,文徵明则再次名落孙山;文林见自己的儿子挫败落寞,宽慰他说:伯虎虽然有才,高中解元,但他为人轻浮,做事不稳,恐怕人生的路会越走越窄呀;而我的孩子,你将来的成就,绝对不是伯虎所能及的。相信老爸一次。

隔年(1499)春风得意的唐伯虎进京参加会试,被人举报牵涉舞弊。试没考完,人已入了监狱。最终因无证据,成了莫须有的指控,但唐伯虎,半生命运已被改写。

同年,预言唐伯虎人生不顺的文林,因病死在温州知府任上。那时,他还没能看到儿子文徵明一生所达到的成就。

1500年,唐伯虎出狱还乡,整个江南为之哗然。文人士大夫认为他丢尽了江南举子的脸面,妻子也跟他闹离婚分家产。走投无路的唐伯虎给文徵明写信说,人一倒霉,连家里的老狗都看他不顺眼,一顿狂吠;他告诉文徵明想去远游,唯一放心不下亲弟,想托付给文徵明。文徵明虽然日子过得紧巴巴的,但二话没说,立马应承下来,并多次写信劝其不要自暴自弃。唐伯虎十分感动,回信说:“我心惟君知。”

命运,最终将这对多年老友彻底分开。1524年,唐伯虎悲苦离世之时,文徵明的人生却出现转机。文徵明因工部尚书李充嗣爱慕其才,特别举荐,得以赴京出任翰林院待诏(翰林院里最低的事务官-从九品),此时他已54岁。之前三十年间考了9次科举,每次均铩羽而归。

文徵明在翰林院没待多久就萌生了辞职南归之意。他不停地辞职,但吏部始终不放人。在干了三年半后,终获批准退休还乡。离开京城那天,他写了一首诗:独骑羸马出枫宸,回首长安万斛尘。白发岂堪供世事?青山自古有闲人。回首这段短暂的为官生涯,他自己说是“小试闲官便乞身,素衣曾不染缁尘”。他的内心,从未融入官场。当文徵明决然还乡之时,祝枝山已经去世。至此,江南四大才子仅余文徵明一人。而文徵明一生所能达到的名声和成就,才姗姗到来。

从帝都归来的文徵明,自此绝意仕途,力避与权贵交往,全身心致力于诗文书画达30余年。当时人说他的诗文书画,无一不精,堪称“四绝全才”。文林当年预见儿子的人生画卷,此时终于徐徐展开:文徵明晚年名满天下,声望极高,是苏州乃至整个江南文坛的盟主。

苏州文氏家族,也因为文徵明这样一位文化巨人的出现,而成功跻身世家大族。然而,尽管他已是彪炳千秋的一代宗师,大家最感念的,依然是他的人品。

由于文徵明的书画太有名了,他在世时,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大量的赝品伪作。按时人王世贞的说法,市场上文徵明的真迹,只占20%。有朋友当场揪住作伪者,告到文徵明那里。文徵明把作伪者的作品拿过来一看,然后说,此人的才艺不在我之下,只是没人知道,我不过比他名气大一点而已。全然不放在心上,也不予以追究。这名作伪者后来甚至拿着伪作,要文徵明帮忙签名盖章。文徵明欣然应允。

别人冒他的名,他却从不打假。有人拿着书画上门求鉴定,他也一概说是真迹。他的弟子们很不解,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。文徵明解释说,凡是有能力收购字画的,必然是家里有余财的富贵人家,而出卖字画的,一定是因为家境困难,急需用钱。如果因为我一句话而导致双方无法成交,卖字画的人家不是更要陷入困境了么?在他看来,拥有一副菩萨心肠,比起维护自己的名声重要得多。难怪清人朱彝尊无限感慨地说,文徵明“人品第一,书画诗次之”。

文徵明的一生,没有唐伯虎的诗酒风流,大喜大悲;没有祝枝山的愤世嫉俗,恣意张扬;也没有徐祯卿的年少轻狂,诗才逼人。他不像江南四大才子中的其他人,全然没有天才属性,仅靠着自己的勤奋、专注、模仿,以及上天眷顾的长寿,虽然走得慢些,最后却取得了最大的成就。

 

他少时读书,字写得太丑,被老师列为三等。一气之下,每天坚持练习写《千字文》,一天写十遍,一段时间后,书法大进,大家刮目相看。他的苦守和坚毅,非一般人所能做到。直到80多岁时,他还能写出一手工工整整的蝇头小楷。终其一生,他把小楷写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,被称为“明朝第一”。

他的画,师从吴门画派创始人沈周,并青出于蓝。在沈周去世后,撑起整个画派达四五十年。他培养的艺术才俊,影响波及明清两代。他的诗,写得极有韵味,像他的个性一样平静淡然,却又余韵悠长。比如这首《饮酒》,写出了他归隐后的心态:晚得酒中趣,三杯时畅然。难忘是花下,何物胜樽前。世事有千变,人生无百年。唯应骑马客,输我北窗眠。

诗文方面,他与唐伯虎、祝枝山、徐祯卿并称“吴中四才子”;书法方面,他与祝枝山、王宠并称“三大家”;绘画方面,他与唐伯虎、沈周、仇英并称“明四家”。

晚明文坛领袖王世贞,后来给文徵明写传记,特别感慨道:吴中人于诗述徐祯卿,书述祝允明,画则唐寅伯虎。彼自以专技精诣哉,则皆文先生友也,而皆用前死,故不能当文先生。人不可以无年,信乎!

意思是,江南四大才子中,诗、书、画各有专攻,唯有文徵明样样精通,为什么?因为其他三人都没有文徵明活得长,所以他们都成不了文徵明。这就是命。